第二百八十九章 骁骑统领(二)-《醉枕美人》
第(2/3)页
至于平原君诸位大臣没有反对两座城池的交换,却是因为赵国需要休养生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图谋齐国之地,还不如将两座并不算重要的城池换取齐国的支持,也好让齐国安心,省得齐国对此念念不忘。毕竟齐国头上还有一个盟主的头衔,虽然没有人真正鸟他,但也是有一定作用的,那位周天子可还躲在临淄城中享乐呢。甚至于,李御还猜测,平原君等人是想让齐国更加安逸,彻底熄了齐国君臣的进取之心,如今的齐国中上窜下跳地想要强国的唯有相国田单一系。
这两件大事,李御都没有参与,他的父亲此时距离人臣之极仅一步之遥,他也踏上了普通贵族难以企及的地位,手中握有赵国最精锐的骑兵,还掌控着邯郸城上下的护卫。若是他再不沉寂一下,保不齐就有些嫉妒的人跳出来找他麻烦。
在这一月之中,李御唯一花了点时间办的正事便是在邯郸城卫军中招收了六百骁骑。当初就任邯郸城尉之后,李御便有了想法,两万城卫军兵士的体格虽比之各常备军中的兵士差了一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不乏真正的勇武之士,毕竟两万城卫军的数量摆在那里。
因而李御在城卫军改制之时,便言明若是城卫军战力提升,符合晋升标准,便从中选拔一部分勇武之士充入骁骑。这样的举措得到了所有城卫军底层兵士的支持,方才让城卫军的改制顺利推行,连那些贵族之室也没有反对。
真正让李御决定在城卫军中选拔骁骑的缘由还有一个,便是城卫军兵士皆是土生土长的赵人。在长平之战后,真正由赵人兵士组成的军团已是寥寥无几,除了中牟一部,便只剩下城卫军和黑衣宫卫。黑衣宫卫乃是王宫最后的屏障,李御自然不能动,但是城卫军却是在他的直接统领下。
无可否认的是,土生土长的赵人有着异国兵士难有的荣誉感,还有对赵国的归属感,以及那潜藏在骨子里的勇武无畏,乃是可与秦军甲士比拟的兵源,甚至尤甚秦军甲士一筹。艰难建国的赵国之所以在数百诸侯国中脱颖而出,与赵人的勇武是分不开的,赵国之所以能在长平之战中逼得秦国倾尽全国之力,也是因为那时的赵军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赵人军团,勇猛冠绝诸国。可惜,长平之败直接葬送了将近三十万赵人兵士,几乎将赵国打击到亡国边缘,这也是赵王丹在长平战败后意志消极、生活颓废的缘故。
虽说此时赵国拥兵近五十万,但大部分都是靠优厚的待遇征收起来的异国之人,包括其余六国逃亡之人和迁入赵国的胡人,真正属于赵人的不过十五万。
当然,那些新征收的兵士战力也是不弱,毕竟赵国常备军征兵的标准课可是高的,虽在邯郸之战后降低了一点标准,却也不弱于山东五国。只是异国之民终究是异国之民,赵国以无比宽容的姿态收纳了他们,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脑海里的故国观念,和赵人兵士比起来有着很大的差别。
可以说,赵国兵士数量并没有削减多少,整个国家的战力较之长平之战前却有着巨大的差别。长平之战前,赵国武力位于诸国的巅峰,以一国之力独抗强秦而不落下风,而今秦国若是再次倾力来攻,赵国凭一己之力,绝对撑不住,除非不顾北疆的胡人,调动李牧的十多万边军,但秦国防御胡人的军队也是不下十万。因而,赵国现在虽然看着强大,实则国力整整降了一个档次。
“将军,骁骑营已集结完毕。”
“嗯。”
听得荀克敌的禀报,李御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走到主将台边缘,看着笔直站在寒风中的上万甲士,心中豪情顿生。
被李御的眼神扫过,站着的兵士都不觉挺了挺身子,一种莫名的荣誉感在心中升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