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必死之局-《我是贾似道》


    第(2/3)页

    御史台言事御史范市曾弹劾贾似道妄议军事,谗言误国,说的是贾似道进言赵昀命孟珙挥师北上威逼蔡州从而声援远在河北西路的孙奎后金军,说他谗言误国正是说的是蔡州兵败,从本本上将贾似道定死在佞臣的位置上,如果贾似道不能洗清,那么他这个佞臣谗言的污名,将会是他一辈子洗不掉的污点。

    大宋朝,为官都讲个清名,不管是真佞臣也好还是假贤臣也罢,到最后不都是为了青史上那一笔?

    御史台监察御史孔卓柳弹劾贾似道纵容府中下人收受贿赂,御下不言,门风不正,表面上看只是说他御下不严,实则是在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连府中下人都敢大肆收受贿赂,更不要说身为主人的贾似道了。

    礼部右侍郎童文斌说的只是奏报,而不是弹劾,可是这份奏报比弹劾更要可怕,勾连异国使节,私相授受,买卖军械、意图图谋不轨。直接给贾似道扣上了一个买卖军械、私相授受、图谋不轨的帽子。

    最关键的是,董文斌并没有说贾似道勾连异国使节是勾连的哪国使节,私相授受、买卖军械又是哪个国家。这中间的道道就又多了几分。坐实了这个罪名,不仅仅是图谋不轨,要是私相授受勾连买卖军械的是蒙古使节,那贾似道可是真正的成了宋奸,数典忘祖、背叛祖宗从来都是为世人所不齿的。更不要说在如今这个连改换门庭都是根本无法容忍之事的时代?

    至于最后出现的国子监政徐良书,只是在诸多的罪名上补上了一刀。贾似道是国子监司业,这一点徐良书特意点了出来,国子监司业虽说是国子监的二把手,可是却是事实上的大宋朝所有读书人的老师,天地君亲师,师排在第五位,贾似道能够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就走上别人走了十几年、数十年甚至是穷尽一辈子也到不了高度,除了在孟珙遇刺、临安大饥、襄阳之战等各个事情上立下功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得到了不少读书人的拥趸。

    而能够折服天下读书人,除了之前做出的种种功绩外,更多的不是因为贾似道在郑清之的瑟苑诗会上那大放异彩的诗词?

    作为国子监司业,贾似道被国子监生手书揭发盗用古人先贤文章为己用,欺世盗名,这是要从根部将贾似道连根拔起,有多爱就会有多很,爱恨本是一纸之隔,如果贾似道坐实了这个盗用他人文章的罪名,可以想象,在整个大宋朝,在天下士子的心中,将再没有贾似道的任何立足之地。

    再联系到之前就有风传贾似道科举之所以能够得中进士,而且还是二等,正是因为舞弊。科举之上舞弊,自然不可能是贾似道一人就可以成功,不说其他,仅仅是这一条坐实,就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而贾似道不要说保住乌纱,怕是除了以死谢罪之外,再无他途可走了。

    而在徐良书所说的奏报中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那国子监生冯松,其实只要稍微对国子监了解一些的人都听说过,这人是贾似道的老乡,同样也是两浙东路的天台人,除此之外此人还在国子监中颇有声名,同时也是除了周坦、杨铎等几个已经跟在贾似道身后的寥寥几个能够成为贾府座上宾的国子监生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让冯松此人在读书人中颇有些声名,隐隐有翘楚之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