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到这时。 摆在他们面前的。 偏安一隅的南方中原政权——南宋。 在他们当时的大汗蒙哥眼中,一样是不堪一击的。 结果。 却是在合川钓鱼城这里,马失前蹄。 整个战斗的过程,说起来相当戏剧。 概括一下。 首先,蒙哥先是派了一名降了他们大元的汉人,充当使者,试图去劝降钓鱼城的守将王坚,却是被对方直接斩了。 这在蒙哥大汗看来,对方这是在找死,城破之日,就是屠灭全城之时。 不曾想,大军连番攻占数月,城不可破。 然后,想要困死对方,让其弹尽粮绝,王坚却早已预料这一点,城中挖了大量的池塘和眼井,还有大量耕地,压根就不愁吃喝。 等到耽误了半年之久。 气急败坏的蒙哥大汗突发奇想,想要修建一座高台,想要看看钓鱼城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等高台修建完成,蒙哥大汗登高眺望。 王坚下令投石车齐发,在雨点般飞石齐射下,将高台打断,蒙哥大汗从上面摔下来,不久后,便伤重不冶身亡。 蒙哥大汗一死,他们西进的步伐,当即停歇。 各方撤退归来,都想要争夺下一任大汗之位。 到最后,元太祖忽必烈虽胜出了,却也让大元和它的四大汗国割裂,再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 之前那一首五言绝句,是王耀吟诵的。 依旧是拾人牙慧。 而写这首诗的契机,是在南宋灭亡之后三年,钓鱼城之战二十年后。 当时的钓鱼城守将王立和城中士兵,在坚守孤城数年,经历两年大旱,城中弹尽粮绝,十七万军民易子而食的情况下。 在得到大元士兵,承诺一人不杀后,这才开城投降。 城破之日,王立等32名,从少年时就开始镇守钓鱼城的将军们,登上城楼,集体自刎,以身殉国! 听闻此消息,狱中的文天祥,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思绪回转。 王耀看着自己眼前的元帝。 他在内心中庆幸,同样的悲剧,没有发生在这个异世。 而元帝和蒙哥大汗,两位在不同时空的最高统冶者,算是都倒在了同一个小城上。 等到元帝彻底死去。 王耀这才收回轩辕剑。 有一说一,王耀非杀元帝不可的原因: 一、确实是为了给其他六州六朝一个讯息,他的大夏,的确不是好惹的,你们要是敢来碰、敢来试一试,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二、则是王耀击杀了元帝,可以动用自身的天子驭气术,剥夺元帝身上的龙气、紫气以及国运。 如此一来,王耀的境界,一口气越过了神虚境三重,直到第五重才停下。 此外。 不仅王耀一人受益。 还达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功效。 在王耀的反哺之下,跟随他的一众谋士、武将、侠客等,也都来到了此境界,甚至有些底子厚实的,还一举反超,达到了神虚境六重,算是中期巅峰。 试问,早就预想到,会有这些好处的王耀,怎么可能不杀这元帝呢? 伴随着元帝的死。 旁边,哲别也用弓弦自缢了,当即殉主而去。 “倒也忠义。” 见此情形,王耀道:“来人,将元帝、哲别二人,好好安葬。至于其他人,你们是想要降了大夏,还是归去,都可以。朕,给你们选择的机会。” 听到这,余下还活着的上千名大元士兵,算是劫后余生。 一番思量过后,他们统统选择了回归大元,而不是投降大夏。 对此,君无戏言的王耀,自然也履行了承诺。 看着这些残兵败将逐渐远去,王耀摇了摇头道:“你们啊,真以为回去了,就有了活路不成?” ……。 4000字+长章!求收藏、求推荐,求五星好评,求打赏,求打卡,各种求,小王拜谢! PS:话说在金庸老爷的《神雕侠侣》里,蒙哥是被杨过用石头打死的……emmm~~~也算是一种合理的戏剧改编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