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节 过程-《印记之塔》


    第(2/3)页

    想想刚刚的场景,竖琴号是在距离那颗恒星数百亿公里以外的地方啊!

    都还能极其明确地检测到自身所受引力的剧烈变化,更加恐怖的是,依诺维绅发现刚刚自己看到的,比此时的竖琴号距离恒星更远的,疑似被埃盖马尼带出星系的,那团天体碎块群,正在明显向心运动!

    就连它们都受到了新的,更加强大的引力捕捉!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庆幸人类的渺小了,质量小,要达到相同的速度,所需要耗费的能源就少,这才使依诺维绅、竖琴号,有条件获得比那些庞大的行星、恒星更快的速度,才能在远处一旦发现情况不好,立刻规避逃逸。

    如果是整个地球,离开太阳系,宇宙航行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单单改变一下航行方向,所需要耗费的能源、魔力,就难以想象!

    更不要提什么加速逃跑了。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大小,各有好处。

    戚远此时就不觉得航天器小了有多么好,因为他的一切研究都陷入瓶颈了!

    一个人,再智慧卓绝,也有难以突破的地方,如果此时的突破号上能有许多人,或者还能和地球联系。

    一来戚远可以将已经获得的部分成果公布,以此吸引、邀请更多人参与到研究和探索中;二来他还可以阅读、学习其它领域的最新成果,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科研到了深处,都是互相联系的。

    戚远先是想要在人工智能上获得进展,从而为自己培养帮手和同伴,却被“灵魂”、“魂能”,当头拦住。

    好不容易在各路神祗、憎恶手上活下来,戚远也舍不得再拿自己当作实验素材了,真正见识过“融涉世界”,关于灵魂,他是再也不敢抱以平常心了。

    接下来,只好转向预言学派,有着师兄曾理在相关领域的积累,以及他提出的现成的研究方向,如果能够实现突破,说不定就能通过向“虚灵”交易,从而获得有关“魂能”的更多知识。

    但曾理之所以停留在了某个阶段,不是因为他懈怠了,也不是因为他转变了研究方向,实在是他遇到了类似于戚远的难题,前路被阻,不得不放缓脚步。

    预言学派,并不完全是当下的数学可以解释的,那些“射线”就是一个又一个难关,无论以“极限”的思路还是以“数论”的方向,都根本无法解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