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节 远去的冲动-《印记之塔》


    第(2/3)页

    而蒯教授无疑就是拥有独立哲学思想的人,他的学术成就受到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和限制,原因就是他观测世界并不直观,就像光学视觉没办法直接看到一个原子一样,人类的直接感官也无法观测“数”。

    那么所有关于“数”的素材,被人类转化成自身可以理解的形式,并且收集起来成为素材后,必然还要经过分析、归纳的过程,这一过程里,研究者个人的世界观必然会影响最终结果。

    如果拥有了完整体系,称得上哲学思想的研究者,不能在生活、研究中,根据自己所接触的事实,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话,那么他们最终一定会因为自己的哲学偏离真实太远,反过来阻碍自己的学术进步。

    许多曾经的“天才”、学科的开创者、科学的“引路人”,在突飞猛进般贡献了巨大成果之后,会陷入停滞、甚至于倒退,都与这个原因分不开。

    比如曾经的牛顿,最终选择将问题交给“神灵”,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无所谓进还是退了。

    或许有些人会讲,“神灵”即便没有现身,你也无法否定的存在。

    这话是不错的,但“神灵”是否存在与此区区凡物有什么关系呢?

    作为人类,“神灵”存在与否,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吗?在与不在,世界就不一样了吗?

    人类无论对“神灵”有什么解读或者期盼,那都只是人类自己想的,人家凭什么跟你想的一样?

    所以对于蒯教授、黄馨他们来说,“神灵”在与不在一个样,不出现就不管,出现了就研究,那和一块石头、一滴水并没有不同,最多不过是名字不一样,成份不一样罢了!

    黄馨她们所珍视的,是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的行为。

    如果因为黄馨封神,那些诸如“自强”、“自信”、“爱人”、“爱己”的良好品德就从人类本身消失,转而必须由这位现世神祗来赋予的话,那么必然是不肯的。

    对于来说,每个人都应当可以自由选择,包括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所追求的成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