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节 实测-《印记之塔》
第(1/3)页
发射,这个词既新鲜又古老,它在最近数十年间,大多数时候都与航天、导弹等等现代化、高科技的行动联系在一起,而曾经,它就纯粹是一个动作形容。
现如今,随着突破号的上天,这个词变成了象征,原因是突破号的上天,既没有火箭之类的载具完成“发射”的过程,也并非依靠它自己的力量飞向太空,它是“嗖”得一下,传送到太空的!
这种情况下,发射这个词的沿用,更多是一种习惯了,或许人类在奥术、魔力的帮助下,即将与它告别。
按照计划,突破号到太空中的第一站,是位于地球绕日轨道上,比地球本身所处位置靠前十五度的点。
在这个地方,突破号将开启常规推动动力系统,以与地球公转速度相当的状态,陪着地球同向绕日公转十五度,保证常规推动动力系统的运转稳定。
天文学中,描述距离的方法很多,除了线性的光年,还有确定圆心、弦长时,在圆周运动中经过的距离,通常以对应圆心角的角度来代指。
角度代指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存在公转的天体间的描述时,比如地球绕日公转,如果不是要求特别严谨的实验室语境,就会将其视为一个正圆,地球在一定时间内,公转经过的距离,就可以用角度去说明。
推而广之,恒星系的公转、河系的公转,都能以这种描述方式去说明,动辄光年的距离单位对于寻常人来说过于不友好,那是一个抽象到难以想象的长度。
否则也就不会总是闹出跨越光年像是跨越几千公里的笑话了。
完成了对常规推动动力系统的验证后,就会开启魔力内压式动力系统,以双系统加速的形式,获取更快的位移速度,向火星绕日轨道的方向切出。
魔力内压是一个统称,源自于旧历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学者,他们当时提出了早期的“加速器”设想,用于研究原子核,以及核能。
后来各种各样利用微观粒子的加速器被设想、被实现,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不过各种加速器的应用,都有相当的局限性,在世界融合之前,学界都还没有找到将之应用到宏观动力系统的方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