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借着朱慈炤斩杀后金贼兵的功劳,再度在同大臣博弈局面上占据主动的崇祯帝接连下达数条命令。 “其一,即日起加强海禁,沿海50里内不得有商民出没……暂时搁置海贼倭寇犯境事宜,专心对付辽东后金大军。” “其二,除必须的官营外,遏制打击民间商业牟利行为……将所有营收尽归朝廷所有,充盈国库,修缮兵甲,对付八旗军队。” “其三,退守关内,依托长城阻击后金骑兵……待兵甲丰足再率兵出关,全灭后金。” 朱慈炤听完崇祯帝带着不容置疑语气发布的三条圣谕国策,眉头皮肤都拧巴到一块了。 自家这位便宜父皇,难怪七年后会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 瞧瞧,这发布的三条国策圣喻都是什么鬼玩意。 大明原本就已是风雨飘摇,这三条国策圣喻那更是坑杀大明的毒药。 当真是嫌明朝国祚太长,死的不够利索是吧?! 纵观华夏历史。 大明的破败,除了天灾人祸外,终究缘于一个“穷”字。 大明国祚276年,就没有哪个年成是富足的。 恰逢小冰期时代的大明,天灾不断就已经够惨了。 结果历代大明帝王,为了强化统治,又是禁海又是抑商的,将原本就够悲苦的老百姓更是折腾的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更离谱的是。 大明的穷,是穷到骨子的。 不仅百姓没钱,连官员也都穷的叮当响。 华夏数十个皇朝,唯有大明一朝,居然搞出了“折色”这么个玩意。 啥是“折色”?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财政穷的发不出官员俸禄,拿粮食、布帛、特产充当银两发放。 大明朝官员俸禄原本就是有史以来各个皇朝最低的,但就算如此,国库财政依旧力有不逮、无心承担,还需要以货物抵俸禄。 百姓吃不饱! 官员俸禄缺斤少两! 国库空虚到极致! 这样的大明朝,百姓能不造反嘛?官员能尽心尽力做事吗?军队能踏踏实实卫戍疆土吗?遇到天灾兵祸能赈灾平叛吗? 这离谱的便宜老爹崇祯帝,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不想着充盈国库、安抚官员、休养百姓……居然还要变本加厉的抑制商贾、严苛海禁。 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