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潇湘3-《大唐潜龙》
            
            
            
                
    第(2/3)页
    和璧听李药师之言,并不言语,只抿着嘴,明着做出一副有话想说却强忍不说的表情。
    李药师知他由范蠡想到西施,想到方才说的英雄,以及没说出口的佳人,还故意要让自己知道⋯⋯一时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如今出门在外,出尘不在身边。
    陆泽生高亢,薛孤吴少年。
    惟有和璧插科打诨,却带给李药师些许“家”的慰藉。
    于是此时,他索性便与和璧相视大笑起来。
    午后来到君山。
    此山古称湘山,因着屈原《九歌.湘君》,后世改称君山。
    绕过此山转折向南,便离开大江进入洞庭,抵达岳州。
    这里是今日的岳阳,亦即萧梁的巴陵,戡平萧铣之后改置岳州。
    《水经注.湘水》记载:“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名之五渚。”
    “四水”指湘、澬、沅、澧,在岳州“同注洞庭,北会大江”。
    三国时期刘备、孙权争夺荆州。
    东吴大将鲁肃驻守岳州,当时称为“巴丘”。
    他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在湖滨修建阅军楼,是为“巴陵城楼”。
    六朝以降,这里虽仍是军事重地,但其风光之壮阔绮丽,已为诗人青睐吟咏。
    当时洞庭湖的水域远大于今日。
    李药师率舰队由大江进入大湖,井然有序地泊入港湾。
    岳州刺史杨思礼亲率所属前来恭迎,他已听说李药师军容严整,不喜宴乐,于是见礼之后,便请李药师登上城楼。
    登楼远眺,李药师但见夕阳余晖映照洞庭,衔远山,吞大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有感而道:“『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正是此情此景啊!”
    这里所引出于东晋、南朝之际颜延之的〈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
    历来多有诗家吟咏洞庭,这是其中最早的一阕。
    杨思礼身为岳州刺史,自然熟知此诗,接道:“『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斯人也,而有斯言矣!”
    两人相互推许谦谢一番。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后世称此楼为“岳阳楼”,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第(2/3)页